• 回到顶部
  • 0592-6061855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313历史学基础考研初试经验

八月的任务主要就是读教材,日以继夜的读教材,直到九月中旬左右,终于把教材读完了两遍,中国史的文言文我是真的看不懂,进度非常之慢,断断续续的记了些笔记(主要是为了能看进去),最后终于摸清了一些重点,后面的复习就顺畅了一些。今年统考没有名解,工作量真是减轻了不少,九月到十月就是一边接着读教材,一边补充论述,我论述主要用的是范无聊,比较精简清晰。九月到十月又把教材大致看了两遍左右,把教材上有但是辅导书上没有的东西补充进去,把不清晰的结构重新写一下。十一月上旬我又过了一遍教材,把论述题的大纲轮廓重新记了一遍笔记(实在太多,没能记完),看了这么多遍书和辅导书基本上已经清晰了,十一月中旬我花了一周多点的时间背完了两本论述。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不停的巩固,加强记忆,如果对答题量或者书写时间没有底,就练一下往年的真题,练个一两次其实就够了,不用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

接下来是一些专业课备考的tips:

1.择校,择校的时候大家可以梦校优先,毕竟一志愿报的高一点,就算考不上还能有更好的调剂机会,不用过于纠结报录比,考不考得上和同届考生的竞争力有关。

2.虽然统考什么都可能考,但绝不是面面俱到,一些特别细节的地方可以不用花大力气去背诵记忆,只需要每次读教材时看一看,有个印象即可,比如专门史,农民起义等等(起义这方面近几年考的真的太少了,我看的时候甚至直接忽略了),建议在复习前大致看看统考近几年的命题规律,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再基本不可能考的地方上。

3.选择题,今年选择题分数翻倍,但是更侧重于理解而不是记忆,夸张的说,今年的统考选择题更像高考选择题,侧重对题目本身的分析,不需要记忆太细枝末节的史实,这对考生是极为有利的,我基本把选择题都算作临场发挥,并没有提前进行准备。答题的时候不要想当然,要从题干出发。

4.论述题,往年考过的题不会再考,去年出过的朝代不会再出,共和国史,的确越来越重要,但去年考了,今年再考的几率不大(只是瞎猜的)

5.史学史,史学史,史学史(敲黑板)近几年非常重要,去年直接出了一道论述,我人都傻了,如果学有余力,最好单独给史学史整理笔记。

6.其他材料,如论文,专著,网课,补充材料,量力而行,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贪多,还是要从教材出发,兼顾辅导书,千万不要贪多,费时间学起来累不说,效率也很难保证。

7.背诵,不要急于背诵,先看好教材,整理几次笔记,理解差不多后再背诵,笔记不要求好看,只是一边写一边读加强记忆,我在背论述时按照朝代线索,把每道论述的框架和逻辑都整理成形,这个步骤可以不用整洁,但必须有,就算只是写在草稿上也必须要有这个步骤,对于理清思路和节省背诵任务非常重要。我习惯在背诵前先读对应的教材部分,然后整理框架,然后背诵,一天的学习任务结束后,不看论述题题目,只靠朝代史实框架把论述题关键词默写一遍,亲测有用,我用这个方法十天背完两大本论述,但前提是笔记和教材都做到位。背诵不用在意背多少遍,能背下来就行。

公共课:

其实公共课没有花太多时间,我高中是文科生,本科是英专,所以没怎么花时间,英语买了本张剑阅读和真题,十月开始一天一套,不会的单词记下来,后期直接扒了作文模板。政治其实总体来说和高中政治出入不大,只是更深入,我只做了一千题,真题的选择和硝4硝8。基本上我每天大块时间都在专业课上,写累了就做做选择写写英语。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QQ:1263996872

责任编辑:Mark

首页    专业课指导    政史地    考研经验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313历史学基础考研初试经验
发布时间:2021-11-10 15:33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075383148删除。       
2025考研名校专业课1对1指导(直系高分学长学姐),仅198元/课时微信咨询:kaoyan1316,【点击查看详情】

       

 

 

咨询微信:kaoyan1316

扫码咨询 +好友

热门新闻

辅导班推荐

考研资讯导航

MORE >>
MORE >>

全科系列

专业课1V1

公共课1V1

新东方

复试1V1

报考信息

专业硕士

公共课指导

专业课指导

历年真题汇总

浏览量:0

kaoyan1316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