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0592-6061855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东南互保

【答案】东南互保是清末义和团运动时期,英、美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东南地方督抚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协议。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蓬勃兴起,帝国主义胆战心惊。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保护他们自身在中国的利益,1901年6月26日,与清政府地方督抚刘坤一、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张之洞授权的盛宣怀共同炮制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

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一方面,“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强化了压制地方的军事力量,限制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开展,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东南互保”解除了列强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全力镇压北方的义和团。另一方面,“东南互保”又具有约束、限制外国兵轮、水手、商人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

 

2. 徐州会战

【答案】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J938年5月,为保全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主动放弃徐州,徐州会战结束。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3. 上海小刀会起义

【答案】上海小刀会起义是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在会首刘丽川的领导下,在上海发动的一次起义。起义军占领了上海县城,杀死了上海知县袁祖德,活捉署理上海道吴健彰,建号“大明太平天国”;起义军还发布文告痛斥清政府的黑暗腐败统治。1855年2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围攻下,小刀会被迫放弃上海县城。在突围时,刘丽川壮烈牺牲,起义失败,一些起义军参加了太平军继续战斗。

 

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井闻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闻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5. 南昌起义

【答案】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为挽救革命失败而决定发动的,具体领导者有周恩来、朱德、叶挺、叶剑英等。8月1日2时起义开始,数小时后,胜利占领南昌城。起义成功后在南昌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联席会议宣言》和《中央委员宣言》。8月3日至7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南下,随后接连遭受敌人攻击。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起义主要领导人分批撤离部队,周恩来取道香港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工作。起义军一部进人海陆丰地区;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起义由于缺乏坚持革命的经验等原因,在进入广东后遭遇强大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6. 台儿庄战役

【答案】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战斗。战役由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它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民取得的最大胜利。

 

7. 中华革命党

【答案】中华革命党是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目的是讨伐袁世凯,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建成中国国民党。

 

8. 《旅大租地条约》

【答案】《旅大租地条约》是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租借旅顺大连的条约,原称《中俄会订条约》。1897年12月,俄国出兵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1898年3月27日,中俄签订了《旅大租

,并于5月7日订立《续立旅大租地条约》,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租期地条约》

25年,在租期内完全由俄国管辖。俄国还获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把中东铁路和旅顺、大连湾连接起来,并规定支线所经地区的铁路权利不得让与他国。次年,俄国又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设首席长官管理行政,把势力范围扩大至东北全境。

 

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的临时政府宪法。3月17日由临时大总统正式公布。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③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国家机构的体制上采取责任内阁制;④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国务院副署才能发生效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进一步传播了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它虽没能制止袁世凯窃权独裁,但对于动员社会舆论、防止帝制在中国复辟起到

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0.曹锟贿选

【答案】曹锟贿选是指1923年曹锟以巨额贿赂国会议员的历史事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随军去朝鲜,战后投靠袁世凯。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逼总统徐世昌下台,抬黎元洪继任总统。1923年黎元洪下台后,曹锟急于当总统,由于当时议员大部分离京南下,总统“选举”无法进行。曹锟派人设立俱乐部,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并以五千到一万元不等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调动军警包围会场,迫使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曹锟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同时公布仓促炮制的《中华民国宪法》。直系独霸北京政权,民主丧失殆尽。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时人称之“贿选总统”,那届国会被称为“猪仔国会”,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

 

二、论述题

11.简要述评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答案】对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评述:

(1)义和团在山东兴起不久,就先后提出“助清灭洋”、“兴清灭洋”等口号,到1899年底,又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帜。其后由于袁世凯残酷镇压团民,“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在山东一度不如以前流行。在清政府的招抚政策日占上风的时候,“扶清灭洋”才更广泛地写在义和团的旗帜上,成为义和团的行动纲领。

(2)“扶清灭洋”的口号,集中表示出义和团将斗争的锋芒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这个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发展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暂时降到了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3)“付清灭洋”这个口号并不是义和团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后提出来的,义和团还没有也不可能用科学的思想武器去分析和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同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一种原始的自发的认识。

(4)义和团运动前期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个口号继承了群众在反教会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灭洋保国”朴素认识。

(5)义和团提出的“灭洋”,虽然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起了广泛吸引群众参加反帝斗争的作用。但它对洋人、洋教和外来思想统统排斥,并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器、学堂、报馆、洋书、洋服,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义和团提出“扶清”,显示了在这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有着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也表明义和团当时在主观上并不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6)“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在初期曾起到了一定的号召作用,发动组织了农民参加斗争,壮大了运动的声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同时,这一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未能有效防备清政府,导致在清政府的突然镇压面前处于被动的不利局面。

 

首页    专业课指导    政史地    专业课指导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
发布时间:2022-01-10 17:16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075383148删除。       
2025考研名校专业课1对1指导(直系高分学长学姐),仅198元/课时微信咨询:kaoyan1316,【点击查看详情】

       

 

 

咨询微信:kaoyan1316

扫码咨询 +好友

热门新闻

辅导班推荐

考研资讯导航

MORE >>
MORE >>

全科系列

专业课1V1

公共课1V1

新东方

复试1V1

报考信息

专业硕士

公共课指导

专业课指导

历年真题汇总

浏览量:0

kaoyan1316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