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考研复习:简述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①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觉知;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血液系统与情绪的关系。两人都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贡献:该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局限: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
②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丘脑再把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体验,同时又传至交感神经,引起躯体的生理变化。
贡献:该理论看到了中枢系统和脑的作用。
局限:忽略了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
(2)情绪的认知理论
①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受到评估,使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②沙赫特的认知情绪理论:情绪变化是由环境刺激、生理状态,以及认知因素(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共同引起的。认知因素又起了决定的作用。
③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做指导,在情绪活动中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包括:A.初评价是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具有利害关系,其中经验起重要作用;B.次评价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是一种反馈性行为;C.再评价是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3)情绪的维度理论
A.三维理论
冯特认为情绪由三个维度构成:①愉快—不愉快;②激动—平静;③紧张—松弛。
施洛伯格提出情绪的三个维度:①愉快—不愉快;②注意—拒绝;③激活水平。
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的三个维度是:①强度;②相似性;③两极性。
B.四维理论:伊扎德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
C.环形理论:罗素认为情绪分为愉快-不愉快和中等强度-高等强度两个维度。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伊扎德等认为: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①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独立的情绪都具有动机特征。
②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③情绪系统的功能: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产物,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作用。
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QQ:1263996872。
责任编辑:Pike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075383148删除。
2025考研名校专业课1对1指导(直系高分学长学姐),仅198元/课时!微信咨询:kaoyan1316,【点击查看详情】
热门新闻
辅导班推荐
考研资讯导航
- 2022-02-15
- 2022-04-20
- 2022-04-10
- 2022-03-14
- 2022-05-11
历年真题汇总
kaoyan1316(微信号) |